教学司函〔2021〕37号
有关用人单位: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用人单位是毕业生就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为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推动培养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经商有关高校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决定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现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征集项目需求,具体安排如下:
一、用人单位参与条件
参与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用人单位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用人单位有意愿与高校开展人才供需对接和就业育人合作,能够结合国家战略和实际需要提出需求,提供项目专项经费和资源支持,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快本单位(或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助力广大青年学生成才就业,优化自身人力资源配置。
(二)企业类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成立至少3年,信用良好,在所属行业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每年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一般在30人以上;与头部企业形成密切合作关系的行业生态企业(可由头部企业推荐)及平台机构,条件可适当放宽。事业类单位须在所属行业或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主管单位原则上应为地市级及以上行政机构。
(三)用人单位诚实守信,有协作精神,发出项目需求后,能够根据高校反馈的项目申请,及时跟进,开展项目解读、合作洽谈,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对接和过程管理。
二、高校参与项目要求
(一)高校须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能够主动对接用人单位项目需求,为项目实施提供环境及条件支持,配备项目管理人员。
(二)高校能够针对国家战略、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毕业生就业课程设置、案例开发、师资队伍培训等,用好校内外资源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三)高校能够配合合作单位开展人才招聘工作,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合作单位举办的双选会。
三、项目分类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实施项目制管理,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用人单位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培训具体需求,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协同高校制定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长期系统定向培养(1学年及以上)或短期就业能力培训(1学期或数周),为用人单位输送急需紧缺人才。
(二)就业实习基地项目。用人单位会同高校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提供场地、设备、指导教师等,协助安排食宿,发放实习补贴,每年提供实习岗位不少于30个。用人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储备人才资源、遴选考察毕业生,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
(三)人力资源提升项目。用人单位结合事业发展需要,与高校建立定向招聘关系,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双方定期互派工作人员开展挂职交流,协同开展就业创业、行业发展、团队建设等专门研究,深化互利合作和流程再造,建立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
四、工作流程
(一)提出需求。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10月15日,符合条件且有需求意向的用人单位填写项目申报指南并发送至指定邮箱(后期将建设网上项目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项目申报指南一般包括支持项目类型、申请条件、建设要求、支持办法等内容,具体可参考附件。材料下载请登录https://www.ncss.cn/jyyr/。
(二)发布指南。学生司委托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就指委)对用人单位提交的项目需求进行审核,经汇总分类后形成项目指南,及时面向全国高校发布。
(三)项目立项。高校根据项目指南,组织院系或部门积极与用人单位对接,进行项目申请。用人单位组织专家公平公正开展项目论证,协商一致后可与多所申请高校签署合作协议。用人单位按要求在平台报送立项结果,学生司会同就指委对结果进行核定,由学生司集中向社会公布。
(四)项目实施。合作协议签署后,用人单位和高校共同推动项目实施,落实落细合作内容,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高校根据协议约定,牵头项目落地并定期向用人单位报告进展情况。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确保落实经费拨款及软硬件支持等事项。
(五)项目结题。高校项目负责人在合作协议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向用人单位提出项目结题申请。用人单位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按要求在平台报送验收结论。学生司将适时面向社会公布结题名单,及时发掘优秀典型,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对有创新、有价值的合作项目进行表彰。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健、王俊琪
电 话:010—66097865
邮 箱:xssjyc@moe.edu.cn
附件: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2021年8月30日
附件
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说明:本模板以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就业实习基地项目、人力资源提升项目为例,请用人单位在此模板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修改。请勿直接使用全部模板内容。请保持提交文档格式与本文档相同。提交时删除本段内容。)
20XX年XX公司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企业简介,200字以内)
XX公司拟在“电气信息(能源动力)”等专业紧缺人才方面与高校开展紧密合作,实施定向人才培养,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提升公司人力资源建设水平(可视情况增加有关描述)。
一、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下,开展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将企业用人需求纳入高校教学和培养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定向人才培养项目主要举办“XX企业电气工程(能源动力)”特色班,定向输送紧缺实用人才;就业实习基地项目采取“轮岗实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后备人才资源;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在高校挂牌“XX公司电气工程人才工作站”,互派工作人员挂职交流,开展人力资源建设研讨,形成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
二、项目内容
1.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1)在高校设立X个特色班级,拟从X专业遴选优秀学生,每班计划培养X人。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定向培养方案,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定期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确保学习质量。
(2)校内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路与电磁场、数据分析、公文写作……其中,X课程不少于X学时。部分课程可由公司和学校共同开发。
(3)设立职业导师项目X项。由高校和公司专家共同担任大学生职业(专业)导师,设计专门课程,引入公司内部职工培训方法,共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业务培训和就业研究,助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就业实习基地项目
(1)设立“XX大学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每年接纳特色班以及有关高校学生进企业,针对企业生产、业务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同时,以企业项目为设计课题,派出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开展实习指导。
(2)主动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在学生社会实践、就业等方面,为协议高校学生提供便利与支持。
3.人力资源提升项目
(1)双方定期互派工作人员开展挂职交流,协同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行业发展、团队建设等专门研究,深化互利合作和流程再造。
(2)公司与高校建立定向招聘关系,优先到协议高校举办校招活动,录取特色班学生,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
(3)公司与高校合作举办人力资源专门研讨会,或设立课题进行专题研究,提高公司人力资源建设水平。
三、申报条件
1.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1)高校相关专业开设X年以上,以及师资、办学成效等情况。
(2)高校负责招生、教学、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场地等硬件条件支持,按时向企业提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详细情况,每年年底能够提供当年总结及来年计划。
(3)高校同意企业参与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以开放的态度共同研制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为专业课程设计和职业能力培训提供必要的师资和专业支持。
2.就业实习基地项目
(1)高校相关专业开设X年以上,以及师资、办学成效等情况。
(2)公司提供实习场地、设备和宿舍,设立XX个实习岗位,对每个实习生提供实习补贴。
(3)公司会同高校开展实习生培训管理。高校安排专人负责,每月至少现场看望学生1次(由公司安排食宿),协助公司做好违规违纪学生及其他事项处理,确保完成相应实习计划。
(4)高校按照协议配合办理学生实习手续,会同公司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公司出具相应证书,并优先落实就业岗位。
3.人力资源提升项目
(1)高校相关专业开设X年以上,以及师资、办学成效等情况。
(2)根据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活动的有关规定和具体需求,公司每年至少到协议高校举办1次“双向选择”校园招聘活动,高校每年向公司推荐X名以上毕业生。
(3)学校聘请公司有关专家担任学校大学生职业导师,动员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公司人力资源建设及产品研发,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关培训。
四、建设要求
1.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公司用人需求,实施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详细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
(2)制定培训计划,配合公司开展“XX主题”X个大类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X天;安排不少于X名学生前往公司见习X次(天),实习X天,会同公司开发实践案例X个。
(3)职业导师项目方案或执行报告,可以论文形式呈现。
2.就业实习基地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设立“XX大学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协议高校学生设立实习实践岗位,包括场地、设备、岗位、师资等情况。
(2)双方共同拟定就业实习方案:包括实习周期、能力培养目标、实习实践项目、实习要求、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等。
(3)公司为协议高校学生设立实习或社会实践岗位,结束后为学生颁发相应实习证明或证书。
3.人力资源提升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公司在高校挂牌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到高校开展X次校招活动,除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以外,应落实特色班学生就业。
(2)公司为合作高校师生提供参与行业论坛、行业交流活动机会,贡献行业相关专家和智库资源,参与项目实施。
(3)高校主动对接公司校园招聘,条件允许可共同举办行业或区域人才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4)公司与高校每年开展为期不少于X周的人员挂职交流,合作举办1场人力资源专题研讨班。
五、支持办法
拟支持人才培养项目和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建设周期均从立项日期起为期一年(可自行协商)。
1.经费:XX公司拟资助入选的人才培养项目每项X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拟资助入选的就业实习基地项目、人才资源提升项目每项X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
2.XX公司将为立项项目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在项目开展的一年期内,保持双向沟通和交流,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3.在项目结束之际,进行项目评审。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总结,巩固建设成果,并为共享建设成果做准备。
六、申请办法
1.申报高校应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平台(正在建设中,以下简称平台)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并下载《20XX年XX公司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申报书》进行填写。
2.项目申报人须在平台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前将加盖高校校级主管部门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上传至平台。若有任何疑问,请与企业项目负责人联系。企业项目负责人:XXX,职务:XXX,电话:XXX,邮箱:XXX。
3.XX公司将于项目申报结束后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并及时公示入选项目名单。
4.XX公司将与项目申报负责人所在高校签署立项项目协议书。立项项目周期为X年,所有工作应在立项项目协议书约定的项目周期内完成。项目到期后,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平台提交结题报告及项目成果,XX公司将对项目进行验收。